欢迎访问数字图书馆! 登录 | 注册
当前位置:首页>电子图书>解读书

同情者(解读) 阮清越

6  总阅读量  |   0  总收藏量

评分:0 分

加入书签 立即阅读

  • 图书介绍
  • 读者评价

阮清越(1971-) Viet Thanh Nguyen 2016年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2017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 2018年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生于越南邦美蜀。1975年随父母从越南逃难至美国,在难民营度过一段时日后,全家定居加州圣何塞。 199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取得英语博士学位,后任 教于南加州大学至今,现为英美研究和民族学、比较文学教授。 2016年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《同情者》一举拿下诸多国际大奖,包括第100届普利策小说奖,实属罕见。同年,其非虚构族裔研究作品《从未逝去:越南和战争的回忆》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。 2017年,阮清越获麦克阿瑟天才奖,被公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作家,他的作品“颠覆了大众对越战的认知,深描因战争失去家园的人的生活状态”。 2018年,阮清越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。同为该院院士的有石黑一雄、玛格丽特・阿特伍德、麦克尤恩、米兰・昆德拉、奥尔罕・帕慕克、爱丽丝・门罗等。 白钢,男,播音指导,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节目部主任、节目监制,书香中国.北京阅读季领读导师。播音作品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、中国广播影视大奖、中国广播奖、华表奖等,广播播音代表作有:长篇小说《围城》、文艺专题《王宗仁笔下的青藏烈士》、音乐专题《丝路传说》、纪实文学《苦难与辉煌》、人物传记《季羡林的另一种回忆录》等。 内容简介: 《同情者》集历史、政治、间谍、惊悚等元素,讲述了一个潜伏于南越的北越间谍的故事。故事背景设于1975年,越共占领西贡,美军大撤退,真实身份是越共的主人公也随其南越“长官”逃难至美国,在美国继续进行间谍工作,向北越汇报敌情。在此期间,他作为难民和间谍,身心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折磨和挣扎。小说着重刻画了他的“同情者”的特质和身份,对越南的同胞、北越的同志、南越的士兵、美国白人社会中弱势的越南难民和其他少数族群,他都抱有深刻的同情。主人公背负双重身份,感受和跨越两种文化,由此发出困惑,在对自我和身份的探索中艰难行进,这也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。作者以独特的眼光,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,让读者深入主人公的自白,追踪蛛丝马迹,临近尾声才恍然大悟。 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将其归纳为“一个层次丰富的移民故事,一个双面人的辛辣独白,一个横跨越南、美国两个世界的声音。”结合阮清越最新短篇小说集《难民》,读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,尤其对中国读者,读阮清越的作品会生出一种独特的历史纵深感,跳出作品本身思考战争与和平、家庭与个人的命运。 音频卖点: 1.《同情者》的故事脉络、故事背景、越南战争,政治难民以及《同情者》书名的由来; 2.小说的关键词“分裂”,小说如何多层次地表现“同情”二字; 3.作者在小说中对娱乐文化的批判,为什么他将好莱坞看作是美国最成功的战争宣传机器?

总体评价

您的评分:

会员头像

共有 0 条评论


1.504795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