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图书介绍
- 读者评价
1949年后,期盼在难得的和平环境中,以独立自主的地位、平等互利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,却遭到了以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。新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,对外贸易不仅没有被窒息,反而在封锁禁运中发展:总额于1951年开始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最高水平并不断增加,进出口比改变了近代以来数十年入超的局面,商品结构向着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方向变化。另一方面,“封锁”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,特别是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,导致全面“封锁”于1957年破产。此次“封锁”至20世纪70年代以失败告终。新中国的经历揭示了世界贸易中的一个辨证关系:“封锁”与“被封锁”总是相对的。“封锁”了一部分国家和地区,这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实施者来说成了“禁区”,反过来实施者也就“被封锁”了。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具有广阔市场、丰富资源、众多劳动力的大国实施“封锁”,其结果往往是“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”。我国推进国际经济往来的关键在于自身方针政策的选择与实施。
总体评价
您的评分: 分
共有 0 条评论